本文来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39(3) : 181-226. 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是在第一版(201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参与第二版指南修订的国家级学会由4个增加为7个,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和病理科专家都参与了本指南的编撰,增加了指南的权威性。 指南采用最佳的临床证据并综合专家意见给出了117条推荐,内容全面而系统。明确了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人群,增加了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中国标准,提出了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活检和粗针活检的适应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评估、术式、术后分期、随访、131I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靶向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治疗方法给予了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修订。 本文仅对指南的推荐意见和“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DTC的临床处理流程”进行介绍, 推荐一览表 推荐条目 推荐内容 推荐等级 证据等级 第一部分 甲状腺结节 推荐1 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最主要目的是鉴别其良恶性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2 不建议在非高危的普通人群中进行超声筛查甲状腺结节。推荐在下述情况需要筛查甲状腺癌:童年时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全身放射治疗史、一级亲属甲状腺癌家族史以及有甲状腺癌相关的遗传综合征家族史或个人史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3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 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不能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5 怀疑甲状腺髓样癌(MTC)时测定血清降钙素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6 对所有已知或怀疑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均首选超声检查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7 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预测其恶性风险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8 甲状腺恶性或可疑恶性肿瘤患者均应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 弹性超声和超声造影可作为传统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补充手段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0 超声造影可用于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前后的评估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1 细针抽吸活检(FNAB)是甲状腺结节术前首选的病理诊断方法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12 采用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作为甲状腺FNAB细胞病理学诊断分类依据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3 超声影像可疑淋巴结,在进行FNAB细胞学检查时,可同时行FNAB针芯洗脱液Tg测定(FNAB-Tg)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4 细胞学TBSRTC Ⅲ或Ⅳ类结节,若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有MTC家族史或胚系RET基因激活突变阳性者,可检测穿刺洗脱液的降钙素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5 经FNAB仍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或需要危险分层的恶性甲状腺结节,可以对穿刺标本进行分子标志物检测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6 甲状腺结节伴有血清TSH降低时,应行甲状腺131I或99mTc核素显像,判断结节是否有自主摄取功能。核素显像"热结节",提示为甲状腺自主功能结节,恶性风险低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7 必要时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作为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辅助手段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8 超声表现不符合FNAB标准的甲状腺结节,每隔6~12个月随访;暂未接受治疗的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可以缩短随访间隔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9 细胞学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如果超声表现高度怀疑恶性,建议在12个月内再次行FNAB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20 随访期间出现新的可疑恶性超声征象或体积增大超过50%的甲状腺结节,是FNAB的适应证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21 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仅需定期随访,无须特殊治疗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22 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23 依据良性结节的病种及分布部位,手术方式可选择患侧腺叶切除术或峡部切除术、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一侧腺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双侧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术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24 良性甲状腺结节术中需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25 内镜甲状腺手术因其良好的术后外观效果,可作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手段之一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26 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后如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应及时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27 不推荐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TSH抑制治疗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28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保证适量碘摄入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29 具有自主摄取功能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可行131I治疗,特别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结节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30 如131I治疗4~6个月后甲亢仍未缓解、结节无明显缩小,可考虑再次给予131I治疗或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31 131I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后如发生甲减,应及时给予LT4替代治疗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32 对于进行性增大、有压迫症状、影响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消融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33 消融治疗前必须进行FNAB或粗针活检(CNB),且明确结节为良性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34 细胞学性质未确定的结节,重复FNAB、CNB或分子检测进一步评估结节的恶性风险,根据临床危险因素、超声特征以及患者意愿进行随访或诊断性外科手术切除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35 妊娠期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完善体格检查、测定血清TSH和进行颈部超声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36 妊娠期间可以进行FNAB,应根据结节的超声特征决定是否进行FNAB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37 对于细胞学性质未确定的结节,建议妊娠期进行监测,产后再评估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第二部分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推荐38 DTC的初始治疗方案以规范化外科治疗为主,术后治疗、随访应实施多学科、个体化的管理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39 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及可疑淋巴结的超声引导下FNAB或FNAB-Tg,可协助术前判断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的部位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0 对临床上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中高危DTC,建议术前行增强CT或MRI检查作为超声的辅助手段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41 DTC标准的腺体手术方式主要为甲状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2 对于病灶直径<1 cm且无高危因素的DTC,推荐行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3 满足以下任何一项者推荐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肿瘤直径>4 cm,肿瘤直径>1 cm且位于峡部、阳性切缘、肉眼可见的甲状腺外侵犯、血管浸润、双侧多灶性、临床淋巴结转移(数目≥5枚或直径≥3 cm)、远处转移、青少年时期头颈部放疗史、明确的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其他预后不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亚型、风险分层属于高危、任何其他因素需要术后行131I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4 肿瘤直径在1~4 cm范围,应充分评估患者是否具有相对的高危因素并结合患者是否有要求切除对侧腺叶以尽量减少再次手术风险的意愿,在手术并发症可控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5 DTC术中在有效保留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情况下,至少行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46 对临床颈部非中央区(Ⅵ)淋巴结转移(N1b)的DTC患者,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47 对部分高危临床N分期(cN)1a患者可以考虑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48 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治疗原则和手术范围必须同开放手术一致;应综合考虑肿瘤因素、患者意愿和手术入路特点等选择腔镜下甲状腺外科手术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49 甲状腺癌术中宜仔细辨认、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有条件时,可使用术中神经监测,特别对再次手术、疑难复杂手术,有利于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50 提倡甲状腺手术中尽可能原位保留每个甲状旁腺及其血供,需要时宜及时自体移植未能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51 除快速冰冻病理外,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素(PTH)免疫胶体金试纸、荧光正显影对鉴别甲状旁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52 甲状腺术中宜仔细严密止血,尽量避免术后大出血,一旦观察发现,应打开颈部伤口,清创止血,解除气道压迫,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53 PTC占DTC的绝大多数,多呈惰性经过、预后良好。PTC中高细胞型、鞋钉型、柱状细胞型为高侵袭性亚型,预后相对较差;弥漫硬化型和实性型也可具有侵袭性临床病程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54 对所有DTC患者均应进行术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和初始复发风险(低、中、高危)分层,以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方案和交流患者的医疗信息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55 131I治疗前患者低碘饮食2~4周;甲状腺全切术前行增强CT检查者,应间隔至少1个月,再行131I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56 131I治疗前应停服LT4 2~4周,使TSH>30 mIU/L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57 对于低、中危DTC患者,可使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辅助131I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58 停服LT4 2~4周,TSH仍未升至30 mIU/L以上者;或合并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停服LT4可能加重基础疾病者,可使用rhTSH辅助131I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59 复发风险分层为中、高危的DTC患者建议行131I清甲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60 为进一步提高血清Tg测定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DxWBS)监测疾病复发和转移的敏感性,结合患者自己意愿,复发风险分层为低危的DTC患者也可推荐行清甲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61 131I清甲治疗的剂量为1.11~3.7 GBq(30~100 mCi)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62 DTC术后复发风险高危且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1.0 ng/mL、131I治疗前未见远处转移及区域残存转移灶的患者应常规行131I辅助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63 DTC术后复发风险中危且sTg>1.0 ng/mL的患者可选择性行131I辅助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64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65 对于术后不能准确进行疾病分期及复发风险分层的DTC患者,可考虑行DxWBS,辅助完成疾病的分期及复发风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66 131I治疗后第2~7天应行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RxWBS);有条件的单位应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67 哺乳期女性DTC患者应在131I治疗前6周停止母乳喂养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68 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轻度女性和男性性功能紊乱,建议在131I治疗后6个月内避免妊娠和授孕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69 建议对DTC患者手术和131I治疗后动态进行疗效评估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70 DTC术后血清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甲状腺组织的残留量,是评估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的指标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71 DTC术后应同时检测血清Tg与TgAb,动态比较须采用同一检测试剂和方法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72 DTC患者全甲状腺切除和清甲后,如果TgAb阴性、sTg<1 ng/mL、抑制性Tg<0.2 ng/mL,多提示为DFS;抑制性Tg水平持续增高、TgAb阳性且进行性升高或sTg>10 ng/mL,多提示DTC肿瘤残留或复发,建议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灶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73 首次抑制性Tg检测应在DTC术后或清甲后6~8周进行,其值可作为治疗反应评估的基线值。DTC术后随访期间,动态评估复发风险,低-中危且治疗反应良好的DTC患者应每6~12个月检测Tg和TgAb,2年后可逐渐延长至1~2年复查1次;高危复发风险或存在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以及疗效不确切者,应适当增加复查频率,每3~6个月监测1次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74 在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未行131I治疗以及未完全切除甲状腺的DTC患者随访中,仍强调每6个月检测血清Tg和TgAb水平,对Tg或TgAb有持续升高趋势者,应考虑甲状腺组织或肿瘤生长,需结合颈部超声等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75 DTC随访期间应定期进行颈部超声检查,对可疑淋巴结行穿刺活检和(或)FNAB-Tg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76 DxWBS有助于评估前次131I治疗疗效,辅助决策后续治疗或随诊方案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77 DxWBS同时行SPECT/CT,有助于提高持续/复发或转移灶的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78 18F-FDG PET/CT可用于DxWBS/RxWBS阴性而Tg阳性患者可疑不摄碘的复发及转移灶的探查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79 DTC随访期间选择性施行CT、MRI检查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0 基于DTC患者的肿瘤初始复发风险、抑制治疗不良反应风险和患者的治疗转归分层,设立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的个体化目标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81 DTC术后TSH抑制治疗首选LT4口服制剂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82 LT4的起始剂量因患者年龄和伴发疾病情况而异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3 LT4剂量调整期间,每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达标后延长检测周期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84 对需要将TSH抑制到低于TSH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患者,评估治疗前基础骨矿化状态并定期监测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5 绝经后女性DTC患者在TSH抑制治疗期间应接受骨质疏松症(OP)初级预防;达到OP诊断标准者,启动正规抗OP治疗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6 对需要将TSH抑制到低于TSH正常参考范围下限的DTC患者,评估治疗前基础心脏情况并定期监测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7 TSH抑制治疗期间,可选择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88 针对DTC复发或转移病灶,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次为手术治疗、131I治疗、TSH抑制治疗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89 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单个或几个病灶且具有较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可应用热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90 对于颈部复发、局部转移的病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对体积较小、惰性的复发淋巴结可考虑进行主动监测;对体积较大、侵袭性的复发淋巴结应进行手术治疗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1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复发转移病灶,在之前未清扫过的区域对复发淋巴结进行手术,应行标准的再次区域淋巴结清扫;在之前清扫过的区域对复发淋巴结进行手术,可进行包括复发淋巴结在内的局部淋巴结清扫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2 DTC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131I治疗剂量为3.7~5.55 GBq(100~150 mCi)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3 热消融治疗前应全面告知患者可能获得的益处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及风险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94 对于高手术风险、不能耐受手术以及131I治疗无效的淋巴结转移者,可采用热消融治疗,但不应作为手术治疗的标准替代方案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95 DTC弥漫性微小肺转移灶131I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6 对于单发的较大肺转移灶,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97 孤立的有症状的DTC骨转移灶可优先考虑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98 对具有摄碘功能的骨转移灶可进行131I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99 131I治疗可作为脑转移灶手术或外照射治疗后的辅助治疗措施。131I治疗前应联合应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0 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R-DTC)仅作为界定患者肿瘤组织对131I治疗的应答概率分层,提示患者从后续131I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小,而非决策131I治疗与否的明确标准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1 随访中生化疗效不佳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经验性给予5.55~7.4 GBq(150~200 mCi)131I治疗。RxWBS显示131I摄取病灶或血清Tg水平减低,可再次行131I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2 对于转移的、快速进展的、有症状和(或)即刻威胁生命的RR-DTC患者,若无法手术和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局部控制,则应考虑使用激酶抑制剂治疗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03 不建议初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DTC患者术后常规行颈部外照射治疗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4 对于无法手术的DTC复发或转移灶,若病灶不摄碘或在131I治疗后仍有残留或其他治疗手段无效时,外照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选择之一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5 不建议在DTC治疗中常规使用化学治疗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6 对于RR-DTC引起的弥漫性和(或)症状性骨转移患者,应考虑使用骨导向药物(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治疗,可以单用或与其他全身治疗联合应用。每次用药前应记录肾功能(双膦酸盐)和钙水平(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并应在初次用药前进行口腔科评估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07 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用于RR-DTC、局部持续存在或复发、远处转移患者的治疗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8 主动监测是近年来针对低危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新治疗方法。这个方法基于PTMC的惰性生物学行为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09 不推荐将热消融作为PTMC治疗的首选手段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10 对符合适应证的单发低危PTMC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超声引导的热消融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11 消融治疗应由具有甲状腺疾病治疗资质和经验的医师进行,治疗前应全面客观地告知PTMC治疗的所有选项及各自利弊,告知消融治疗的潜在风险。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12 妊娠早期发现的PTC应进行超声监测,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监测肿瘤的增长速度。如果妊娠中期肿瘤仍然保持稳定或在妊娠后半期诊断的DTC患者,手术可以推迟到产后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13 妊娠早期发现暂不手术的DTC,若患者血清TSH>2.0 mU/L,建议给予LT4治疗、将血清TSH控制在0.3~2.0 mU/L 弱推荐 低质量证据 推荐114 如果DTC在24~26周前持续增大、发生细胞学确诊的淋巴结转移或在妊娠24~26周前诊断为DTC晚期,推荐手术治疗 弱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15 DTC的手术时机应当选择在妊娠中期的后期。此时手术,母亲和胎儿风险最低 强推荐 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116 有DTC治疗史的妇女,如果妊娠前不存在疾病的结构或生化异常证据,妊娠期不需要进行疾病的额外监测。否则,应在妊娠期进行超声和Tg监测 强推荐 高质量证据 推荐117 DTC患者妊娠后要维持既定的TSH抑制目标。定期检测血清TSH,每2~4周1次,直至妊娠20周。TSH稳定后可每4~6周检测1次 强推荐 低质量证据 注:TSH:促甲状腺激素;FNAB:细针抽吸活检;CNB:粗针活检 ▲图4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 注:DTC:分化型甲状腺癌;TSH:促甲状腺激素
▲图5 DTC的临床处理流程